有人说读了很多书,却什么都记不得。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,那么,或许这套读书方法,可以帮到你哦!
如何破解“读过就忘”的现象?
单单通过阅读进行学习,效率是极低的。原因是我们阅读的过程是“视觉识别文字-进入工作记忆-对文字进行理解-识别下一段”往返循环,而这个循环的时间非常短,所以,一口气读完一本书,记得的往往只有一小部分。由于大脑对一个东西调用的次数越多,它就会被大脑放在越浅层的地方,越容易被大脑调用。因此想将阅读的内容深化,靠的是对其进行深度加工。
详细来说,有三种方式:
-带着问题阅读
一般的阅读,看到就过了,难以形成持续性的思考。而带着问题阅读,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读到的内容。当带着问题时,你会更容易注意到跟问题相关的内容,这些内容会更容易进入你的意识水平。同时,你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它们进行分析、对比和思考,运用它们去解答问题。这个过程,就是对其进行深度加工的过程。
-建立关系
人的记忆可看作由一个个「节点」组成的网络,每一个节点都延伸出不同的「路径」与其他节点相连。路径越多,节点也就越活跃,越容易被大脑提取。所以,建立关系的本质,就是扩充节点、增加路径的过程。这个过程的作用,是将你通过阅读学到的知识纳入体系里,方便检索和提取。同时,通过扩充「路径」,提高其优先级。
-实地应用
应用有两种方式:说出来,写出来。学到的知识,用自己的话把它解释出来,是十分行而有效的方法。写出来同理。在这个过程中,你需要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加工。阅读往往似是而非,但输出,要求你对其结构、层次、逻辑有着透彻的了解,不然你无法将其有序地组织起来。另一方面,处理新任务,既是衡量智力的标准,读到的东西,是在作者的语境、框架之下,而你自己去阐述,就是面对一个新情境。
如何将你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情境之下?如何运用你的知识体系去阐述它们?具体做法,可以参考这些建议。
▼
-读书需要体系化
碎片化的阅读,没有任何意义。读一本书之前,请确保:1)你理解作者所使用的绝大多数术语;2)你知道这个领域最基本的常识和脉络。如果不符合,先去读一本打基础的书,比如各种原理、概论等等。它们将是你阅读的最大助力。
-在心里用自己话把它解释出来
这是检验你是否真的读懂了的方式。用自己的话去阐述,需要你对其结构和逻辑有清晰的把握,才能把它讲清楚。读书时,每读完一个感兴趣的点,可以停下来,在心里假装把它讲给别人听,默念即可,直到明白通达、毫无障碍了,再继续往下看。
-留下整块时间读书
读书要有所得,需要深加工,而深加工需要时间。除非是读读小说、看看资讯,否则不建议在公交、电梯、等人的时候读书,因为根本来不及将读到的内容消化。最好的方式,是留出半小时到一小时不被打扰的时间读书,然后在十几分钟的碎片时间思考,复习读到的内容。
-把学到的内容写出来并分享
能够写出来的东西,才是真正属于你的。写作是对学习的深度加工,也是整理回顾自己知识体系的最好方法。同时,从分享中得到的乐趣,也比一个人读书享受到的乐趣多很多。
-读书喜欢就好
不要让读书成为负担,一切方法都是帮助你更好地享受读书的愉悦。前提是你感兴趣。如果你觉得这样做很累,那么,忘掉这些,按你的方式去读。当你觉得不满足了,想换一种方式,觉得这样做更有成就感了,再回来。没有任何人比你自己更了解你应该如何读书,遵从你的内心即可。
人的思想和眼光从来不是无中生有的。你思考和看待问题的方式,都来源自你每一天所吸收的一切,包括阅读。